6月30日,IURC-China项目首次举办了以《绿色可持续建筑》为主题的线上研讨会。来自巴塞罗那、博洛尼亚、罗马、柳州、厦门、扬州和烟台的嘉宾参加了本次活动。
欧盟驻华代表团处长兼气候行动和环境参赞帅俊伟(Mr. Sebastien PAQUOT)先生做了开幕致辞。
他指出,疫情昭示了人类和环境间的密切关系,并强调向绿色和碳中和转型的发展模式不应受疫情影响而耽误。欧洲绿色新政旨在增强经济可持续性,将环境和气候挑战转变成发展机遇。由于建筑行业占据了欧盟总体能耗的30%并产生了36%的温室气体排放,但每年只有1%的建筑会进行翻修,绿色新政将为发展绿色城市和绿色建筑提供直接支持。此建筑翻新战略旨在在未来十年达成翻修率至少翻倍,藉此实现能源效率提升、居住质量改善、温室气体减排、能源转型和提升建材循环利用。到2030年,将有3,500万幢建筑物实现翻修,而欧盟建筑行业也将获得多达16万个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就业岗位。
此外,他还介绍了另一欧盟倡议LEVELS,该倡议旨在为建筑物可持续性能开展评价和汇报,在建筑物范围内应用循环经济原则和现行标准,为衡量和改进从设计到生命周期结束的建筑物全周期表现提供了范围广泛的测试系统。在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网站可找到LEVELS倡议的详尽信息。
他还提到,为确保持久和强劲的经济复苏,欧盟委员会提出了经济复苏预算,被称为“下一代欧盟”计划,这一计划将在未来7年提供数万亿欧元的投资,总预算的30%将被专项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
最后,帅俊伟参赞还指出,中欧双方不谋而合的选择了低碳发展道路。创新驱动碳中和目标的达成将为城市带来巨大的变革,以及可持续的发展。我们需要推动这一转型,使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备更强的韧性,并进一步降低城市的管理成本。因此,中欧案例城市合作是达成这些目标的关键。
意大利绿色建筑委员会会长 Marco MARI 先生分享了他关于“中意如何在绿色建筑领域开展合作?”这一问题的思考。
他提出,可持续的建造环境是未来发展的中心。建筑物和建筑工程行业是最消耗资源的行业之一,而这一行业在全世界都拥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可持续建筑是应对挑战的主要解决方案,它在帮助我们实现目标方面大有可为。他还提出我们必须为标杆企业背书,同时努力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节约用水、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并保护生物多样性。
他强调,目前世界各国只有在政策层面上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刻不容缓的转型。最近意大利绿色建筑委员会发起了一项历史性建筑物能源和环境协议,把历史建筑遗产与可持续建筑结合起来。他希望邀请对案例研究、应用、参与技术工作组感兴趣的各国单位参与到这项合作中,因为不论哪个国家都需要保护自身的文化根基和建筑遗产。他很希望同中方在这一领域开展合作。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有为先生做了题为“中国绿建委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构思”的演讲。
王主委首先提到了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十四五计划中,中国将重点关注完善能源系统,发展关键产业、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探索生态碳汇能力及加强国际合作。
此外,中国政府将在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地区和可再生能源发达的西南地区,选择两座城市作为案例城市,就碳达峰相关技术和政策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在碳中和领域,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正在编制中国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白皮书。
最后他还强调,要从小学、中学和大学等不同教育阶段开展同绿色低碳发展相关课程教育十分关键。只有全民充分认识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才能从国家层面上真正推动这一事业。
巴塞罗那GINA建筑事务所发展部主任,建筑师Ignacio Arizu先生做了题为“ 城市与自然的融合“的分享。
他开宗明义说,所谓公共空间,就是城市、人以及所有与建筑相关的种种。建筑物间的过渡空间,也就是公共空间,把自然同城市融合在一起,因此这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他承诺致力于保护环境,包括寻找解决紧急气候状况的解决方案,并据此分享了他在巴塞罗那 GINA 建筑事务所使用的可持续矩阵这一工具。
巴塞罗那 GINA 建筑事务所有三个部门,分别是城市与土地、景观和建筑物,正是这三个领域构成了上述矩阵的直列。而十个作为横行的主题,则分别为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可持续出行方式、生产力、热岛效应、城市循环利用、C2C绿色设计、近零排放、自给自足和健康福祉,上述领域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方面至关重要。这一矩阵中共有30项条目,基于这些条目,他分别做了绿色建筑、生物友好型建筑、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食品治理、生物气候空间、城市更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和碳平衡、自然调控环境、近零能耗建筑物和包容城市等方面的介绍。他深信这一矩阵工具的应用将有助于减缓气候紧急状态带来的影响。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贾令堃助理教授进行了“平改坡工程”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影响建筑能耗项目的介绍。
该项目是上海市政府在工人村住宅楼开展的屋顶翻修计划,这些建筑物建于30年前,建物状况持续恶化。该项目的三个主要目标是丰富住宅楼单调的屋顶空间、提高防水能力及增强能源效率。
根据屋顶类型的不同,他设计了五种翻新模型,并在两种尺度和五种情景下做了对比。他发现,从节能角度出发,以“N2社区邻里“规模,使用“封闭式坡顶”是能效最高的组合。他还补充表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社区最大程度可以节约19%的能耗,而社区尺度的翻修相比于单个建筑翻修,能耗则高了6%。他还提到可进入式坡顶不会优化能效但可创造更多舒适的生活空间。
在总结部分,贾教授还提到建筑物的造型对能效有显著影响,而能效应与功能、结构、审美和成本等因素等同重视。
来自Ambient建筑事务所的Mario Rossi博士分享他对建筑的垂直绿化系统的想法。
他首先介绍了那不勒斯、罗马、佛罗伦斯和米兰,数百年来这些城市使用植被覆盖建筑物立面来装饰,并起到吸收太阳辐射的作用。与同面积的绿地相比,大城市的市中心聚集着建筑物和街道,加上高导热性的建材,将额外多吸收10%的太阳能。此外,由于城市建筑物密集,也造成热能累积以及散热困难。
因此他建议,在调控城市空间微气候方面使用“绿化空间” 工具,并强调由于城市环境不佳和污染,绿化和建造环境的整合在当今尤为重要。“绿色城市”透过天然和人工铺设的绿植走廊增添城市的自然风貌,尤其是当横向空间受限无法进一步绿化时。因此,在大尺度上对废弃空间进行再设计,对城市中面积较小空间重新组织和绿化都是有效的干预方式。
最后,他分享了提供建物中绿化系统技术整合的公司及系统名录。
诺丁汉大学资深讲师、研究员;英国皇家注册建筑设备工程师学会会员、注册工程师 钟华 女士则就中国建筑碳中和现状与路径思考进行了分享。
她首先列举了建筑行业碳排放的四大成因,并分享了在城市住宅、乡村住宅、公共空间和北方供暖等方面的最新碳排放数据。总体而言,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占到总排放量的22%。
随后她指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把建筑物的全部能耗转变为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村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拥有巨大潜力,并可将其发电盈余输出到城市地区。此外,她还提出太阳能光伏基地能够将建物所需能源基于每日预测和天气预报分配。通过这一方式,建筑物全部能耗都将实现零碳排放。
最后她分享了中国朝着碳中和迈进的能源转型时间表,并希望同欧盟专家在案例研究和净零排放路线方面展开合作。
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图尔特—韦茨曼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意大利地中海雷焦卡拉布里亚大学副教授、建筑师Valerio Morabito先生,从新颖的视角出发,分享了“生态设计的三个层次:从生态视角去想象和设计”。
他首先解释了生态系统的三个层次,即理念、设计和细节,他认为这些可以为一个设计项目提供全流程控制的机会。他不但举例让一个成都的老旧亭台获得新生,他并宣称:遗产不仅是美丽的或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而是人类留在地球上的所有痕迹,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此外,他还展示了中式园林别墅博物馆项目,藉此说明如何实现生态的三个层次。至于如何对烂尾混凝土建筑物进行循环再利用,他的做法则是利用简易外包层将其改造成垂直农场。
最后他提到了在扬州世园会里的文化遗产花园,并分享了原创设计理念、总体规划、草图和模型、景观雕塑和生态墙。这是结合了艺术与空间的精巧花园。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胜才教授则就“绿色建筑技术在商业综合体中的应用”发表了演讲。
首先,他指出中国能源消费的85%都是由化石燃料构成,为实现减排目标,这一比例需要快速削减。他还指出其中21.7%的能源消费来自建筑行业,其中公共建筑物每平米单位能耗是住宅楼的10到20倍。然后他列举了建筑物减排的不同方法:建材、建筑步骤、建筑物管理、供热、空调、通风换气、用水管理及照明系统。随后他继续介绍了绿色城市商业广场的概念,分享了中国南通市的一个案例。
首先他展示了设计理念和策略,分析了光照时长和风场。在总体规划中,不但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收集器,建筑物立面上也设置了太阳能电池板并透过木质墙通风。此外,智能热水器系统和多功能屋顶有助于进一步节能,而天井的设计可以使更多自然光进入。
他最后提到,商业综合体能耗高,应该采取合理绿色建筑技术措施,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结合自然环境、地域特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绿色建筑技术与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空间组织、建筑形体关系、建筑形式、建筑设备等要素进行整合,可以兼顾建筑功能、使用舒适性与低能耗低排放的需求。
都市规划科技博士、GIS+BIM数位双子实验室协调员、罗马第一大学跨部门土地建筑保护及环境中心Patrick Maurelli先生就“智能高能效木建筑”这一主题做了分享。
他首先指出智能主动式木建筑必须满足的四种需求:能效、居住舒适、建筑成本低和建造时间短。在能耗方面,智能主动式木建筑可以实现近零排放或甚至负排放,亦即能源富余,此类建筑可以成为能源社区的核心,将剩余的可更新能源与社区邻里分享。他强调,在地方层级上组织能源社区是欧洲的新手段。智能主动式能源木建筑以生态木作为建筑材料,不使用水泥、砂浆或泥浆,不但建筑时间更短,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他证明了建筑—植物一体化系统逆转了能耗趋势,并实现了能源正平衡,把被动式建筑改造成主动式建筑。
接着他展示了智能主动式能源木建筑的某些技术层面,包括创新型塔杆地基,一体化绝热、结构式生态木、快速施工、模块化和可循环再利用性、可再生能源、自动化以及BIM数字绿色设计和管理。在罗马大学 跨部门土地建筑保护及环境中心的支持下,Ecomedia公司提出在意大利和中国建立近零能耗建筑试点项目的方案,以创新方式整合理念、建筑材料和植物,实现主动式能源建筑,并把这些建筑物作为智能居住实验室进行创新实验。
最后他指出,透过IUC-Asia项目的联系和罗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罗马大学跨部门土地建筑保护及环境中心(CITERA)参与了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罗马花园和场馆的设计工作。在这一设计中包括三项关键概念,即智能绿色建筑和垂直绿化、葡萄园景观以及都市农业。
04_Ignacio Arizu_Merging City and Nature
06_Mario Rossi_Vertical Greening Systems for Architecture